长江河口段水下综合探测工程【工程背景】 在长江口南支近100 km²的通航密集水域,长期受强潮流与泥沙运动影响,水下地形及障碍物分布变化频繁。为保障航道安全、掌握底质演变规律,2021年实施了一次大规模水下声呐综合探测,采用“侧扫声呐+ROV+二维多波束”三位一体技术体系,快速完成全覆盖扫测与重点复查。 【实施范围与内容】 1.探测区段 l主测区总面积100 km² l涵盖主航道、锚地、码头前沿及潜在障碍物密集区 2.核心任务 l全覆盖获取1 m水下地貌数据 l精确定位疑似铁锚、散落构件等碍航物 l对重点目标进行ROV高清摄像及二维多波束复核 l输出数字地形模型、障碍物清单及年度变化对比报告 【技术路线】 资料收集 → 航迹规划 → 侧扫扫测 → ROV重点复查 → 内业拼接 → 目标量算 → 成果交付 【主要成果】 1.三维数字地形 构建1 m网格DEM,清晰呈现冲刷沟槽、沙波、礁石及人工障碍形态。 2.障碍物清单 l新发现疑似散落铁锚、大型混凝土块 l所有目标均给出平面尺寸(长×宽×高)及精确坐标,误差≤0.5 m。 3.可视化交付 提供侧扫声呐镶嵌图、ROV 4K视频、二维多波束切片、GIS矢量图层及PDF总报告,可直接导入航道管理系统。 【技术亮点】 l“一扫二核三建模”:先用侧扫快速发现异常,再用ROV+二维多波束精准确认,最后建立可更新的数字孪生模型。 l全流程DGPS定位+实时声速改正,保证100 km²测区内平面位置系统误差≤1 m。 l绿色作业:母船自备发电,现场无废水、废料排放;作业结束“工完料尽场地清”。 【总结】 项目在5天内完成100 km²水域的高分辨率扫测与重点复查,成功发现并精确定位多处碍航物,为航道维护、应急清障及后续年度监测提供了权威数据支撑,显著提升了河口段航运安全与数字管理水平。
文章分类:
资讯
|